无障碍无障碍浏览

粤桂边界试行大型饲养牲畜“身份证”

作者:管理员 信息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4-04-19 浏览次数:48862

4月18日下午,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大玉口镇群星村13头牛,陆续在耳朵上戴上了自己的“身份证”。这是粤桂边界第一批戴上“身份证”的大型饲养牲畜。

牛耳朵上的标识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会想到给牛戴上这个样的标识?

指挥本次行动的大玉口镇委副书记明达,一边用手机扫了一下牛只上的二维码,一边对记者说:“一扫码就可以看到牛只属于哪个地方哪户人家,牛只的年龄以及何时在何处购买或由哪头母牛繁衍等等信息。”

牛之所以有了“身份证”,还得从去年的“法官断牛记”说起。

640.jpg 

法官“断”牛难

“我的牛走失1个多月,发现在封开吴某的牛群里。我要求吴某返还该牛只。”2023年9月,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的钟某,到封开法院南丰法庭起诉广东封开县大玉口镇群胜村的吴某。

由于钟某并未提供任何可以证明牛只权属问题的证据,如何判断这头牛究竟是属于谁的呢?收到案件后,南丰法庭庭长黎英很是困惑。

“我们能否通过‘找妈妈’或者“老牛识途”的方式确定牛只权属呢?”黎英为此联系了大玉口镇司法所所长钱殿瑜,一起走访了当地饲养牛只的村民,又到群胜村向村委和农户调查情况。

但走访调查的结果再次让黎英犯了难。

调查中发现,当地都是以“放养”的方式饲养牛只,几千亩的大山,山高任牛跑,只有牛群中的几只“领头牛”佩戴了GPS定位器,饲养人每天参照定位巡山,查看牛群的情况,直到要卖牛的时候才把牛只牵回来交易。

而大玉口镇群胜村正处粤桂边界,苍梧龙科村和封开群胜村的牛群几乎每天都自由“出省”,甚至共同生活和繁衍,牛群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经常出现。

通过动物本能的‘认亲’方式已经行不通,做DNA鉴定一来时间太长,二来只能确定宗亲关系而非亲关系。”黎英和钱殿瑜商量,“我们明天联系一下苍梧县沙头镇政府,一起做一下调解工作吧。”

对此,黎英与钱殿瑜先后3次到钟某和吴某家中,劝导双方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矛盾。

640.jpg

“这牛是跟着我们家老母牛一起的,他平白无故说牛是他的,空口无凭,我为什么要跟他协商!”吴某对钟某十分气愤。

“就像认自己家孩子一样,那牛是我家的,我怎么可能认不出来呢!”钟某态度也非常强硬。

多次调解均无果后,眼看着牛只一天天长大,如果纠纷再不解决牛长老了便不值钱了。黎英只能依据现有的证据做裁决,最终判决驳回钟某诉讼请求,肇庆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饲养矛盾治理难

虽然判决已经做出,但黎英的心并没有放下。

“我只是依据法律事实去判,但问题还没真正解决,这头牛事实上属于谁,谁都无法确定。”黎英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分管副院长梁达明。

“那我们就想办法防止类似的矛盾发生。”梁达明说:“我们要先对这类纠纷做个调研。”

从去年10月开始,梁达明和黎英走访了封开县南丰法庭下辖3个镇22个行政村,3次到广西苍梧、贺州八步调研,4次到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了解情况。

640.jpg

大玉口镇古罗村的村民植某告诉梁达明:“一头牛可以卖上万元呀,对于农民来说,丢一头牛那是丢了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啊!”

“以前曾为了争一头牛是谁的,两个村的村民差点打起来了!”长群村的村民说。

调研中发现,关于饲养动物权属争议的问题各镇各村都时有发生,虽起诉到法院的纠纷只有个别几宗,但村委干部都诉苦道:“这类纠纷太难处理了,还有牛只撞伤人的,根本不知道那头牛是哪条村跑过来的。”

“近几年产业化、规模化饲养替代了农户零星散养。现在一户人养了好几十头牛,采用传统的放养,才能更好地保证牛肉质量,这无疑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纠纷风险。”群胜村的村支书直言,此类纠纷须从源头预防。

“1+6+N”破解治理难

如何预防饲养牲畜权属纠纷的发生呢?唯有更科学的管理方式!

“建议实行‘一物一码’,通过为放养动物定制二维码的方式记录动物权属和身份信息,引导、帮助我县省际边界养殖户科学管理养殖动物,防止动物放养走失和动物伤人等纠纷。”根据调研情况,封开法院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了粤桂边界大型牲畜饲养纠纷治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640.jpg

封开县委政法委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依托“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综治和社会力量),结合封开法院向封开县农业农村局和相关镇街发出的关于加强边界养殖动物科学管理的司法建议,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对司法建议进行逐条研究,并推进加强饲养动物建档管理和建立联防联调网格等举措。同时,组织江口街道、大洲镇、大玉口镇等地处粤桂边界的镇街,对大型饲养动物进行摸排,并向农户征集关于推进饲养动物建档管理的建议。

县委政法委曾5次召集县法院、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与地处粤桂边界的镇(街道)召开会商协调会,主持对农业农村局和大玉口镇提出的大型牲畜数字化管理方案进行研究讨论,最终明确以大玉口镇为试点,给予资金支持,建立大型饲养牲畜信息数据库并为每一头牲畜生成专属“二维码”,在牲畜耳朵上佩戴“二维码”标识。

封开素有“两广门户”之称,粤桂两省民间生活、经济交往密切,特别是在共同打造“粤桂一家亲·省际睦邻廊道”的背景下,边界放养牲畜的科学管理问题也需要粤桂携手推进,才能从源头解决治理难题。

对此,封开法院又向广西苍梧法院发去《关于“粤桂一家亲”基层协调治理的函》。收到函后,苍梧法院随即参照封开法院的做法,向当地农业农村局发出司法建议。该司法建议同样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反馈。

经过近半年的调查研究,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封开法院的积极推动下,经过多个部门多镇街的共同努力,第一批大型饲养动物“身份证”终于制作出来了!

目前,封开县大玉口镇作为试点已着手“身份证”的“配发”,在每一头饲养牛的耳朵上钉上标识,并不断完善牛只信息数据库。下一步,“一物一码一芯片”的管理方式将会在全县推广,因大型饲养动物引发的矛盾纠纷将从源头得到有效解决。